top of page

從巴黎到臺北「2025 Camping Asia」舞蹈盛典回歸,跨文化、跨世代、跨領域新秀齊聚共舞未來

  • 沈書甯
  • 9月3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10月8日


ree

11月10日(一)起至21日(五),臺北表演藝術中心(北藝中心)將再次迎來亞洲最具能量的舞蹈盛會「Camping Asia」,這場結合舞蹈營與舞蹈節的藝術節,由北藝中心、法國國家舞蹈中心(Centre national de la danse, CN D)與時尚品牌香奈兒共同合作推出,活動內容延續其多元豐富的設計,每日高強度密集課程與表演節目安排,打造極致的共學場域,包含早課、專業工作坊、學校馬拉松、大堂課、深度論壇、微電影展等多元單元,提供參與者多面向的身體實踐與探索機會,將帶來前所未有的跨界交流與舞台震撼。


「Camping Asia」源自法國巴黎的「Camping」計畫,2018年起北藝中心便開始參與其中,2019年起將其精神移植至亞洲,兩年一度於臺北舉行,以舞蹈為軸心,連結藝術院校、機構與藝術家,引進以來已成功吸引超過12個國家的藝術院校、數百位學生參與,2023年活動參與人次更突破7,000人次。今年這場為期12天的前瞻性藝術教育計畫,集創作、教育、演出於一體,將邀集來自日本、香港、法國、韓國、新加坡、奧地利及臺灣共16所藝術院校,近150位師生齊聚,在臺北共同展開一場「跨領域、跨文化、跨世代」的對話,藉此促進全球性的文化交流,推廣表演藝術在亞洲的發展,更持續為亞洲舞蹈界引入新的視野與能量。


北藝中心董事長王文儀表示,北藝中心很榮幸與CN D及香奈兒品牌再度攜手,以舞蹈作為語言,透過肢體的觀摩與互動,讓世界相互理解。結合舞蹈營與舞蹈節,這是「Camping Asia」最大的特色,環顧全球目前看起來並沒有任何藝術節或任何一個舞蹈節跟「Camping Asia」一樣,既傳承經典,也促進東西方的文化碰撞,讓舞蹈成為打開想像的橋樑。我們期待臺北成為亞洲文化的重要節點,讓世界從這裡看見多元而豐富的亞洲文化風貌。


今年五檔備受矚目的表演節目,包括:

  • 《崩世光景》(Room with A View):馬賽國立芭蕾舞團與藝術總監團體狂徒((LA)HORDE),攜手法國電子音樂名家霍恩(Rone)打造

  • 《即席寫真》(Find Your Eyes):英國藝術家班吉.瑞德(Benji Reid)跨越舞蹈、劇場與攝影的現場創作

  • 《機神祭》(U>N>I>T>E>D):澳洲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舞團「塊動舞團」(Chunky Move)受 2025 墨爾本 ASIA TOPA 藝術節委託力作

  • 《動作以上以上動作》:法國編舞家諾埃・蘇利耶(Noé Soulier)一場在舞台上展開的哲學實驗

  • 《洛伊・富勒:研究一下》(Loïe Fuller: Research):波蘭編舞家奧拉·瑪齊耶斯嘉(Ola Maciejewska)向現代舞先驅洛伊·富勒(Loïe Fuller)蛇形舞致敬


策展人林人中表示五檔節目都是精選中的精選,試圖讓舞蹈不再被既定語彙所框限,而是與科技、聲音、哲學、影像乃至政治現實直接碰撞。除了國際水準盡現舞台的售票演出,他也提到在「Camping Asia」當中有不少向一般大眾開放的活動,包括與藝術家面對面探索舞蹈與社會連結的工作坊、讓觀眾得以欣賞各國學子如何呈現現在這個世代身體的學校馬拉松,期望「Camping Asia」這不僅是給下一個世代的未來藝術家的搖籃,更是一場所有人都能參與的藝術旅程。


2023年曾參與「Camping Asia」的學員林穎分享,「Camping Asia」拯救原本想放棄跳舞的她,也打開了她對舞蹈創作新視野,在自己國家看到國際樣貌,這是在學校的教學中無法體驗到的,也讓她更有智慧地想要成為一位藝術家。今年,來自全球的頂尖院校,包括香港演藝學院、日本女子體育大學舞蹈學系、日本筑波大學、韓國藝術綜合學校舞蹈學院、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、奧地利安東布魯克納大學、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,以及臺灣的九所學校,將齊聚臺北展開深度交流,不僅深化臺北作為亞洲當代舞蹈重鎮的角色,更積極孵化領先亞太的文化表達。


從巴黎啟程,到臺北綻放,「Camping Asia」不僅是一場舞蹈藝術的盛典,更是一場跨越國界、世代與語言的深度交流。當身體成為共同的語言,臺北也將持續作為亞洲文化舞台的重要節點,迎接世界的目光與想像。


(圖片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提供)


 
 
 

留言

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Line

​AQ廣藝誌|表演藝術新聞網 Copyright© 2025 廣藝基金會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