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舞者「幾乎不動」一小時,瑪麗亞‧哈薩比《此時此地》挑戰凝視的極限
- 沈書甯
- 9月24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國際知名藝術家瑪麗亞‧哈薩比(Maria Hassabi)帶來最新獨舞作品《此時此地》(On Stage),作為2025臺北藝術節的壓軸閉幕大作在亞洲首演,將於9月27、28日登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。這是一場「凝視的藝術」,哈薩比以極緩慢、近乎靜止的方式移動,邀請觀眾一同「暫停」,回到觀看的本質去感知與探問:「我們是不是還有機會跟可能性,在這麼大的舞臺上去感覺到人跟人之間的親密關係?」
《此時此地》全長近一個小時,幾乎除去所有舞臺效果,沒有多餘燈光、服裝、音樂等外在干擾,也沒有敘事。哈薩比獨自站在鏡框式舞臺最前緣,以「靜止」與「減速」,即「減速速率」的技巧,在各種熟悉的姿態間轉換——從古希臘雕塑的輪廓,到流行文化的經典姿態,再到日常生活的簡單動作。這些姿態介於靜止與動態影像之間,宛如一張張逐格影像,彷彿一場微妙的「影像遊行」在眼前緩慢流動。哈薩比單純以身體本身的物質性,來建構視覺與感知的擴延。觀眾感受到時間被拉長的重量,呼吸、肌肉的張力,或維持平衡的顫抖都因此被放大,她藉由這樣的慢,對抗舞蹈固有的「短暫性」。
《此時此地》於2023年首演,評論普遍認為是哈薩比迄今「最為激進且個人化」的作品之一。2025臺北藝術節策展人林人中透露他在構思藝術節的展演內容時,思考著如何透過不同藝術家的倡議或是媒材,跟觀眾分享:「當我們身處在一個非常快速的時代,有非常多媒介在構成訊息感知的時代,劇場還可以產生什麼樣的意義?」,於是腦海裡就想到了《此時此地》這件作品。
觀看《此時此地》,將是一場獨特甚至前所未有的體驗,更顛覆了大眾對舞蹈與表演的既定認知,它迫使觀眾的視覺焦點放慢,得以觀察那些在快速動作中被全然忽略的細節,包括肌肉線條的細微變化、光影如何在身體的曲面上流動、表演者最細微的表情乃至眼神的方向,時間感在此被無限放大,觀看本身彷彿也成為了一種參與和共感。這需要觀眾放下對快節奏刺激的期待,付出多一些耐心,無論是類似冥想的高度專注狀態,在極致緩慢中重新感知身體細節與時間流逝,或是從驚人控制身體真實反應的張力中,感受到既脆弱又強韌的生命力量,《此時此地》都將是一次值得細細品味、難以忘懷的劇場經驗。
(圖片由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提供)




留言